茄子

三农助农2024-07-17 21:00:28佚名

茄子

茄子别称“茄”,是为数不多的紫色蔬菜之一,也是餐桌上十分常见的家常蔬菜。江浙人称为落苏,两广人称为矮瓜,是茄科茄属一年生草本植物,热带为多年生。其结出的果实可食用,颜色多为紫色或紫黑色,也有淡绿色或白色品种,形状上也有圆形,椭圆,梨形等各种。

茄子

茄子别称“茄”,是为数不多的紫色蔬菜之一,也是餐桌上十分常见的家常蔬菜。江浙人称为落苏,两广人称为矮瓜,是茄科茄属一年生草本植物,热带为多年生。其结出的果实可食用,颜色多为紫色或紫黑色,也有淡绿色或白色品种,形状上也有圆形,椭圆,梨形等各种。

茄子是一种典型的蔬菜,根据品种的不同,用法多样。茄子对疾病的康复具有相当高的价值,而对生命力的提高属于有效范围。

形态特征

茄子根系发达,深可达1m以上,主要根群分布在30~33cm土层内。木质化相对较早,再生能力稍差,不定根发生能力也弱。在温室栽培中,分枝习性任其自然生长,会构成室内阴蔽,影响茄子通风透光,病害加重,产量下降。为此,在栽培中必须进行科学整枝。

茄子的花为两性花,多为单生,也有2~4朵簇生的,白色或紫色,基部合生成筒状。茄子自花授粉率高,天然杂交率在3%~6%之间。根据花柱长短不同,可分为长柱花、中柱花和短柱花三种类型。长柱花柱头高出花药,花大,色深,容易在柱头授粉,为健全花;中柱花的柱头与花药平齐,授粉率比长柱花低;短柱花的柱头低于花药,花小,花梗细,柱头上授粉的机会非常少,通常几乎完全落花,为不健全花。

茄子果实为浆果,形状圆形、长棒状或卵圆形,颜色紫色、红紫色、绿色、白色等。种子扁圆形,外皮光滑而坚硬,千粒重5g左右。

分布范围

茄子最早产于印度,公元4-5世纪传入中国;南北朝栽培的茄子为圆形,与野生形状相似;元代则培养出长形茄子;到清朝末年,这种长茄被引入日本。

全国茄子栽培面积约300多万亩,广东约10万亩,分布于全省各地,以湛江市等北运基地较为集中。广东栽培的茄子果形以长茄为主,也有卵圆形和圆形等,果色以紫红色为主,也有白色、青色和紫黑色。随着北运市场需求量的增大,北运基地也喜欢种紫黑色,有亮泽的长茄、卵圆茄和圆茄。

生长环境

1、温度:茄子喜高温,种子发芽适温为25~30 ℃,幼苗期发育适温白天为25~30 ℃,夜间15~20 ℃,15 ℃以下生长缓慢,并引起落花。低于10 ℃时新陈代谢失调。

2、光照:茄子对光照时间强度要求都较高。在日照长、强度高的条件下,茄子生育旺盛,花芽质量好,果实产量高,着色佳。

3、水分:门茄形成以前需水量少,茄子迅速生长以后需要水多一些,对茄收获前后需水量最大,要充分满足水分需要。茄子喜水又怕水,土壤潮湿通气不良时,易引起沤根,空气湿度大容易发生病害。

4、土壤和矿质营养:适于在富含有机质、保水保肥能力强的土壤中栽培。茄子对氮肥的要求较高,缺氮时延迟花芽分化,花数明显减少,尤其在开花盛期,如果氮不足,短柱花变多,植株发育也不好。在氮肥水平低的条件下,磷肥效果不太显著,后期对钾的吸收急剧增加。

繁育方法

1、育苗条件:生产田必须地势高燥、地力均匀、土层深厚、通风透光、土质肥沃而疏松、排灌方便、稳产保收的沙壤土或壤土。适时播种,培育大龄苗,要保证父、母本花期相遇良好且母本的对茄、四门斗花期处于最适宜受精的温度范围。父本的播期应根据父母本的熟性、开花习性来确定。如果父本比母本较早熟,则父母本可同期播种;如果父母本熟性相当,则父本应比母本早播5~7天;如果父本比母本晚熟,则父本应比母本早播7~15天。父母本的种植比例为1∶(4~5)。

2、嫁接育苗:随着茄子保护地栽培面积不断的扩大,连作是难以避免的,黄萎病、枯萎病、茎基腐瘸的发生日趋严重,药剂防治效果不明显,嫁接换根是防止这些土传病害的最佳途径。而且嫁接以后植株抗逆性增强,生长旺盛,品质增进,产量提高。近这些年来日光温室冬春茬茄子已普遍进行嫁接育苗,光温室早春茬和大中棚春茬茄子,嫁接育苗也在发展。

3、育苗土壤:育苗土应选用2~3年未种过茄果类、瓜类蔬菜以及马铃薯、烟草等作物的园土,最好从种过豆类、葱蒜类作物的地块取土,以土表层15cm以内的土最好。肥料可用猪、牛、马粪加适量草木灰充分发酵腐熟而成,以杀灭虫卵及病原微生物,减少苗期病害。

4、育苗温度:利用温床育苗,苗期适宜温度白天为25~28℃,夜间为18~20℃。播种时适当稀播,每1平方米播种量为10~15g。3~4片真叶时分苗,定植前1周进行低温炼苗。

5、壮苗标准:一般苗龄80~90天,植株具6~7片真叶,叶片宽大肥厚,叶色深,茎短粗壮实,根系发达,定植时植株刚刚现花蕾。

田间管理

1、茄子定植:在气温稳定通过终霜期时定植,定植前15天, 施腐熟有机肥和磷钾复合肥,深翻耙平开厢或起垄并覆盖地膜。选择无风的晴天定植,定植后浇定根水。采用宽窄行进行深沟高畦栽培。一般早熟品种行距66cm,株距45cm;中、晚熟品种行距80cm,株距50cm。父、母本要分区种植,父本早栽。

2、肥水管理

①重施基肥:结合整地,每667平方米施入腐熟农家肥15000~20000kg、尿素10~15kg、复合肥(15∶15∶15)50kg。

②轻施苗肥:定植后至开花前,根据植株生长势追肥1~2次,浓度不能太高,否则会造成植株徒长,引起落花落果。授粉期,为防止落花落果,如果植株不严重缺肥缺水,一般不用追肥浇水。

③及时追果肥:当授粉果长至鸭蛋大小时,及时浇水追肥,每667平方米穴施尿素10~20kg、复合肥25kg,以促进果实迅速膨大。授粉结束后追肥2~3次,每次每667平方米穴施复合肥10~15kg即可。果实开始转色时停止追肥,保持土壤湿润。父本田整地、施基肥与母本田基本一致。只要有充足的花粉供应,一般不再追肥,保持土壤湿润即可。

3、植株调整:为减少养分消耗,使母本植株在短期内多开花,缩短授粉时间,便于集中授粉,需要摘除门茄花蕾及其以下所有侧枝(中、晚熟品种可留1个侧枝),让植株保持二叉分枝。四门斗授粉结束后,留3片叶打顶,插支架防止倒伏,减少烂果。

4、去杂授粉:严格去除父、母本田间的杂株。主要以亲本的始花节位、叶形、叶色、长势、花色的典型性为检查依据,去除杂株。授粉结束后,去掉母本植株上的自交果和父本植株。

病害防治

病害有绵疫病和黄萎病,都要提前预防。盛果期,每7~10天喷1次药液防治绵疫病,共2~3次,以下部的花、果为主,可选用72%克露600~800倍液或72%普力克水剂800倍液或80%大生500倍液。预防黄萎病主要是选用3~5年未种过茄子的田块作制种田。

1、黄萎病

【发病特征】茄子黄萎病,定植后不久即会发病,遇低温定植,发病早且重,但以坐果后发病面积最大,病情最重。发病初期植株半边下部叶片近叶柄的叶缘及叶脉间发黄,后渐渐发展为半边叶或整叶,叶缘稍向上卷曲,有时病斑仅限于半边叶,引起叶片歪曲。早期发病茄株呈萎蔫状,早晚或雨后可恢复,后叶片变为褐色,全株萎蔫,叶片脱光,整株死亡。严重时,往往全叶黄萎,变褐枯死。该病多数为全株发病,少数仍有部分无病健枝。发病时:多由植株下部向上逐渐发展,严重时全株叶片脱落。发病株矮小,株形不舒展、果小,长形果有时弯曲。纵切根茎部可见到木质部维管束变色,呈黄褐色或棕褐色。

【发病规律】茄子的黄萎病是真菌浸染引起。病菌以休眠菌丝、厚垣孢子和微菌核随病残体在土壤越冬,成为翌年的初浸染源。病菌通过混有病残体的肥料、带菌土壤和茄科杂草,借风、雨,人、畜及农具传到无病田。第二年病菌从根部的伤口或直接从幼根表皮、根毛侵入,后在维管束繁殖,并扩展到枝叶,该病在当年不进行重复浸染。发病最适温度为19℃~24℃,菌丝、菌核在6℃时10分钟后致死。一般气温低,定植时根部伤口愈合慢,利于病菌侵入;地势低洼,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灌水不本当及连作地发病重。

【防治方法】

①与非茄科或瓜类作物轮作3~4年;

②选用无病种子和抗病品种;施足腐熟有机肥;

③及时拔除病株深埋或烧毁,并在根际土壤中灌注药液消毒杀菌。

④种子消毒处理,种子先用冷水预浸3~4小时,再用55℃温水浸种15分钟,阴干备用。

⑤药剂防治方法,定植时施药:茄苗定植时用1菌根消1000倍液浸苗根部,定植后并用此药液灌根,每株灌药液250毫升。7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株500毫升每10~15天一次,连灌2~3次。

2、细菌性叶斑病

【发病特征】该病主要危害叶片,病斑多从叶缘开始,从叶缘向内沿叶脉扩展,病斑形状不规则,有的外观似闪电状或近似河流的分支,淡褐色至褐色。患部病征不明显,露水干前,手摸斑面有质粘感。

【发病规律】该病病菌以菌丝体随病残体遗落在土中存活越冬,依靠雨水溅射而传播,从水孔或伤口侵入致病,温暖多湿的天气及通风不畅有利于感病。

【防治方法】

①与茄科蔬菜实行3年以上轮作。并对种子采用78-85 ℃的热水处理。

②精选 无菌良种,并进行消毒。

③对大棚和土壤进行杀菌消毒。

④实行全方位地膜覆盖,防止浇水过大,并及时通风排湿。

⑤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喷施叶叶青可湿性粉剂50%1000倍液,每隔7-10天喷1次。

3、褐纹病、绵疫病

通过嫁接解决了茄子黄萎病、立枯病、青枯病以及根结线虫病等土壤病虫害,这为建立无农药残留的茄子生产模式奠定了基础。对于地上部分的病害,如褐纹病、绵疫病等的防治同样需要采用食品安全允许采用的防治方法,如物理植保技术、环境安全型温室、许可使用的农药进行防治。物理植保技术是通过设置空间电场来预防茄子地上部分遭遇的病害。

虫害防治

茄子的主要虫害有蚜虫和红蜘蛛。蚜虫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000~5000倍液、3%啶虫脒可溶性粉剂2000倍液喷雾防治,每周1次,连续2~3次,重点喷叶正、背面。红蜘蛛重点喷叶背面,可选用1.8%阿维菌素1000倍液、73%克螨特2000~3000倍液、5%卡死克1000倍液喷雾防治,每周1次,连续2~3次。

采种与贮藏

开花后50~60天,当果皮变黄(有些品种不转色或转色慢,依授粉天数确定)时开始采收,将种果放在阴凉处后熟7~10天进行取种。采收杂交种果时,检查种果授粉标记是否明显。

主要价值

1、食用价值

茄子的吃法荤素皆宜,既可炒、烧、蒸、煮,也可油炸、凉拌、做汤。吃茄子最好不要去皮,因为茄子皮里面含有维生素 B,维生素B和维生素C是一对好搭档,维生素C的代谢过程中需要维生素B的支持,带皮吃茄子有助于促进维生素C的吸收。

2、饮食禁忌

与苦瓜同食,苦瓜有解除疲劳、清心明目、益气壮阳、延缓衰老作用。而茄子具有去痛活血、清热消肿、解痛利尿及防止血管破裂、平血压、止咳血等功效。二者搭配食用,是心血管病人的理想菜。防紫癜与肉同食,可补血,稳定血压,还可预防紫癜。

①由于茄子属于寒凉性质的蔬菜,因此,身体有消化不良、容易腹泻、脾胃虚寒、便溏症状的孕妇不宜多吃。

②孕妇在选择茄子的时候,也应选择新鲜茄子。最好不要选择老茄子,特别是秋后的老茄子,含有较多茄碱,对人体有害,不宜多吃。

③忌与蟹肉一起吃。茄子和蟹肉都是寒性食物,一起吃往往会使肠胃感到不舒服,严重时会导致腹泻,特别是脾胃虚寒的人更应忌食。

④茄子性寒,对于容易长痱子、生疮疖的人可以多吃,但脾胃虚寒、哮喘者不宜多吃。

2、中毒

①大量食用:茄子中有一种叫茄碱的物质,具有抗氧化和抑制癌细胞等作用,是茄子保健作用的来源之一;但它对胃肠道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对呼吸中枢有麻醉作用,人体摄入量高时会发生中毒。茄碱基本不溶于水,因此用焯烫、水煮等方法都不能去掉茄碱。在烹调时加点醋,有助于破坏和分解茄碱。预防茄碱中毒的最好方法,自然是控制摄入量。不过,正常情况下,一餐吃250克左右的茄子不会引起任何不适,因此不必过于惊慌。

②生食:茄碱在老的生茄子中含量较高,如果吃嫩的,吃的量少,可能不会出现明显的急性中毒症状。但不能据此就断言生吃茄子不会中毒,当出现口唇发麻的感觉时,就需要警觉。

3、药用价值

中医学认为,茄子属于寒凉性质的食物。所以夏天食用,有助于清热解暑,对于容易长痱子、生疮疖的人,尤为适宜。消化不良,容易腹泻的人,则不宜多食,正如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 所说:“茄性寒利,多食必腹痛下利。”《滇南本草》记载,茄子能散血、消肿、宽肠。所以,大便于结、痔疮出血以及患湿热黄疸的人,多吃些茄子,也有帮助,可以选用紫茄同大米煮粥吃。《本草纲目》介绍,将带蒂的茄子焙干, 研成细末,用酒调服治疗肠风下血;《滇南本草》主张用米汤调服,更为妥当,因为肠风下血和痔疮出血,都不宜用酒。把带蒂茄子焙干,研成细末,更常作外用。

此外,茄子皮里面含有B族维生素,B族维生素可帮助维生素C的代谢。有研究发现茄子皮抗癌活性最强,其效力甚至超过了抗癌药物干扰素。

4、保健价值

①抗衰老:茄子含有维生素E,有防止出血和抗衰老功能,常吃茄子,可使血液中胆固醇水平不致增高,对延缓人体衰老具有积极的意义。

②可促进蛋白质、脂质、核酸的合成,提高供氧能力,改善血液流动,防止血栓,提高免疫力。特然对男性还有提高性能力之效。此外,医学常用这种成分降低体内胆固醇。

③茄子具有清热活血、消肿止痛功效,每天服用蒸茄子,长期下来,可有效治疗内痔出血,对便秘也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医学研究还表明,常吃茄子对慢性胃炎、肾炎水肿等疾病都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5、美容功效

中医认为茄子性味苦寒,有散血瘀、消肿止疼、治疗寒热、祛风通络和止血等功效。古代曾将茄子列入皇帝的膳单。茄子的营养价值丰富,其主要成分有葫芦巴碱、水苏碱、胆碱、蛋白质、钙、磷、铁及VA、VB、VC,尤其是糖分含量较番茄高一倍,而茄子纤维还含一定量的皂草甙,并且在紫茄子含有较丰富的Vpp。

茄子皮同样富含多种维生素,能够保护血管,常食茄子,可使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不致增高,因而不易患黄疸病、肝脏肿大、动脉硬化等疾病。

历史文化

成都人大概是最早吃茄子的中国人,至迟不会晚于汉武帝时。这要从著名辞赋家、四川资阳人王褒的一次遭遇说起。

有一年春节期间,王褒因有事去广汉、中江一带,途经成都,投宿于亡友之妻杨惠家中,受到非常热情的款待。王褒十分高兴,于是命杨氏的家僮便了去买酒,遭到便了拒绝。其理由是主人买他时,只说定负责看家,并没说还要负责沽酒。王褒既恼怒又无奈,便与杨惠商议,买走家僮便了,打算对他进行惩罚。在主仆双方订立的契约上,便了不仅要做家务活,也要承担采购酒菜之责。这便是王褒极为有趣《僮约》。在《僮约》中有:“别茄披葱”的记载,也有写作“别茹披葱”,有台湾学者认为应该是“别茄披葱”。按此说法,我国最早提到茄子的文献,当属《僮约》。从《僮约》中透露的信息说明,茄子已是当时成都人喜欢的菜蔬之一。

西汉文学家、有“西蜀孔子”之称的成都人扬雄,作《蜀都赋》描述家乡物产时说:“盛冬育笋,旧菜增伽”。伽,便是茄子。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说:“今呼伽,未知所自。食伽子数蒂,偶问工部员外郎张周封伽子故事。张云:伽,一名落苏”,也写作落酥。宋人陶谷《清异录》记载:“落酥本名茄子,隋炀帝饰(称)为昆仑紫瓜,人间但名昆味而已”。李时珍《本草纲目》也说:“茄一名落苏”。清初朱彝尊《临江仙》词曰:“陇上紫瓜好,黛痕浓抹,露实低悬”,紫瓜也是指茄子。

颇有学问的扬雄,把茄子称作伽子,伽乃梵文的译音字,这说明茄子是来自印度。专家们考证,茄子原产地就是在印度,分紫茄、青茄、白茄。成都人在西汉时吃到的茄子,应该是从南方丝绸之路传入。蜀商在把蜀布之类的产品卖到印度的同时,又把印度的茄子带到了成都,也许茄子就这样由成都出川走向全国。

至于当时的成都人如何烹饪茄子,无论是王褒还是扬雄都没说,无从知晓。魏晋南北朝时,《齐民要术》中记载茄子做法是用文火焖熟。考虑到当时人们喜欢用酱,估计与今天大多数成都人都会做的酱烧茄子类似。

到了隋唐,按《五代贻子录》的说法,茄子又名落酥,“盖以其味如酪酥也”。看来在隋唐,人们对茄子的口感作了进一步的研究。王嘉《拾遗记》中有:“淇漳之鲤,脯以青茄”。《礼记·食医》建议的食物搭配原则是“鱼宜苽”。苽即菰,鱼是配磨菇之类的香菌。茄子与鱼的搭配也算是一种创意,这为后来的鱼香茄子提供了想象空间。

说到宋代,苏东坡更是别出心裁地将茄子做成羹,用苏东坡自己的话来说这叫“东坡羹,盖东坡居士所煮菜羹也。不用鱼肉五味,有自然之甘……(其做法)用瓜茄皆切破,不揉洗,入罨,熟赤豆与粳米半为糁,余如煮菜法。”苏东坡的门人黄庭坚以“实录不实”的罪名被贬谪到四川。这位文学家兼书法家对茄子更是情有独钟,在吟白茄的诗中写道:“藜藿盘中生精神,珍蔬长带色胜银。朝来盐醯(xi一声)饱滋味,已觉瓜瓠漫轮囷。”看来,在宋代,人们吃茄子喜欢加醋,醯即醋。《礼记·内则》:“和用醯”,陆德明释为:“醯,酢也”。酢为醋的本字。黄庭坚还写过一篇《食时五观》,对美食有其独到见解,劝导人们要懂得蔬菜的营养价值。他把四川的茄子还带回家乡,让父老乡亲广为种植。苏东坡另一位门人张耒《秋蔬》曰:“藏鞭雏笋纤玉露,映叶乳茄浓黛抹。”茄子成为诗人们抒发感情的对象。杨万里在《山村》里更是沉醉于“风烟绿水青山国,篱落紫茄黄豆家”。而远在梁朝的沈约,其《行园》也是“紫茄纷烂熳,绿菸郁参差”。宋代的郑清之还写过这样一首诗:青紫皮肤类宰官,光圆头脑作僧看。如何缁俗偏同嗜,入口元来听一般。

茄子的妙用

1、茄子秸90克,水煎服,每日2~3次可治咳嗽、气喘。

2、生白茄子30~60克,煮后去渣,加蜂蜜适量,每日二次分服,可治年久咳嗽。

3、白茄根25克,木防已根15克,筋骨草15克,水煎服,可治风湿关节痛。

4、茄蒂放在火盆里燃烧,用纸做一个喇叭型筒子,大口罩住烧着的茄蒂的烟,小口对着患者无名肿痛处,让盆中燃烧的茄蒂烟熏,每日3~4次,患处未成脓者即消,已成脓者很容易收敛。

5、茄子根煎水,趁热熏洗患处,可治冻疮。

6、生茄子切开,擦抹患部,可治蜈蚣咬伤和蜂蜇。

茄子营养价值高,不仅能帮助维持人体酸碱平衡,多吃还有抗癌的保健功效。

本文标签: 茄子  标签  简介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