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比喻同类的东西常聚在一起,志同道合的人相聚成群,反之就分开。这句话出自《战国策·齐策三》。
相关的典故为:
战国时期,齐国的淳于髡博学多才,能言善辩,被任命为齐国大夫。有一次,齐宣王想攻打魏国,便调动军队,征集粮草,补充兵源。却使国库空虚、民间穷困,有的百姓已经逃到其他国家去了。淳于髡便用语言故事劝谏齐宣王,最后齐宣王就下令停止攻打魏国。他又在一天之内向齐宣王推荐了七位贤能之士。
《战国策》为西汉刘向编订的国别体史书,原作者不明,一般认为非一人之作。全书共三十三卷,分“东周”“西周”“秦”“楚”“齐”“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国的“策”论。全书现存497篇。早在宋代就已有不少缺失,由曾巩奉旨“访之士大夫家,始尽得其书”,得以校补。后又经多次修订。现今所见《战国策》已远非东汉时期版本,其中有不少章节与其说是历史,不如说是虚构的文学故事。
《战国策》作品主要记述了上起公元前490年智伯灭范氏,下至前221年高渐离以筑击秦始皇共245年间,战国时期的纵横家(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策略,或者说记录了战国时纵横家游说各国的活动和说辞及其权谋智变斗争故事,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